十二生肖谁是僧?

岩桐涵岩桐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子鼠,出家人称僧或师。 丑牛,佛教中牛头阿罗睺是位得道的神;道教中有“六合”的说法,其中“牛星主阴”,代表生育、情欲等。所以古代有“天上一颗星,人间一只牛”的俗语。

寅虎,《礼记·檀弓》中有言:“君举必书,书而不法,后嗣何观?”这里把先王之制比作老虎,意思是说帝王的所作所为都是天下学习的榜样(虎父无犬子)。可见,老虎在传统文化中是象征君王的正统与尊严的神。

卯兔,古人认为月亮圆缺变化有周期,用月相的变化来纪日是不正确的,因此以卯时刻为一日之始——这就是“卯时”一词的由来;另外,农历每月初一新月当空之时叫作“卯月”(或“卯朔”)。兔子在月宫里有居所,民间传说月中玉兔又是嫦娥身边侍婢。兔子和月亮之间的联系在古代是非常紧密的,因而月中的玉兔形象也就自然成为了月亮的象征。

辰龙,在中国文化中龙是一种神异动物,能行云布雨,点石成金。《周易·乾》中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这里的“元“就是开始的意思。所谓“统天”指的就是龙可以沟通天地,使阴阳相交。所以龙又成了阴阳交汇,万物生长之神。

巳蛇,因为蛇是一种阴邪之物,古人认为它是从阴气盛的洞穴里出来的,因此和兔子一样属于阴物。而蛇的攻击性极强,而且能够吞食大象,于是古人在形容阳刚之气时有“如大象一般强壮”的说法,来形容男子威猛如蛇。宋朝词人秦观有诗云:“金风细细晓烟平。绿杨堤外,红杏园中。素娥凉梦晓初醒。”其中的“素娥”指的是月亮里的仙子——“嫦娥”,而“凉梦”指的是夜晚之梦。那么为什么是“凉”呢?这是因为古代的夜间计时是用更鼓的。更鼓由五更交替而成,每一更有两个时刻,分别是子时、丑时。其中子时是一日中最黑暗的时刻,也就是旧的一夜将去,新的一夜未来的时间,在阴阳学中属于“阴中之阴”,而“凉”正是对这种阴阳交界的时刻的描述。至于这首小词的意境更是美极了,微风拂面,薄雾弥漫,杨柳青青,杏花烂漫,月光如水,梦境朦胧。整个画面宁静、祥和而又充满诗意。

午马,马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君子和小人两种处世之道。因为马儿有伯乐相马才能跑的更快的典故,因此人们用“马不停蹄”来形容一个人做事勤奋、努力。而这个“马”字却是由一个“良”和一个“午”组成的,“良”字的本义是指田里面的庄稼长得好,而“午”即指午时草盛的样子。所以“马不停蹄”其实就是比喻人犹如马儿一般正直善良。除了这个含义之外,“马不停蹄”还有一层意思是说人应像马那样吃苦耐劳,勤奋上进。

未羊,羊在传统吉祥图案中是和如意组成“吉庆有余”,或者是同葫芦一起表示“福禄双全”。这主要是因为羊善于爬坡,能够吃到树顶上的嫩芽,以此获取营养并且得以健康地成长。所以羊代表了进取和旺盛的生命力。另外,羊还是勤劳、善良和孝顺的象征。

申猴,因为猴子善于爬树,能在树上荡来荡去,所以它和辰龙一起被赋予“灵长类”的动物。并且因为“数”的原因,猴子又被赋予了聪颖和智慧。所以在传统文化中,猴子代表着智力和灵巧。而在一些文学作品当中,作者往往会用“机灵”或者“灵活”来形容智力高或有灵气的人。

酉鸡,作为十二生肖之一,鸡排在第十位,且仅次子鼠。《礼记·郊特牲》曰:“鸡惟祭,尊所止。”孔颖达疏:“祭祀之时,惟鸡为贵。”意思是说,祭祀的时候只有鸡是最受尊重的。那为何鸡如此受欢迎呢?原因在于鸡在昼夜更替中的作用。古人通过观察月亮的盈亏,确定每个月的日子并划分时辰。但是这样得来的时辰并不是准确的时间单位,每十二个时辰和现在的一个小时之间相差约十五分钟,这样的误差对于现代人来说是可以接受甚至忽略不计的。但是在古人眼里,这种误差却是需要精准到分的时间单位。而鸡的打鸣正好可以提醒人们按时作息,按时吃饭。故而鸡受到了极大的尊敬。

戌狗,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因此“友谊”和“友情”的成语常常出现“犬”字。比如李白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其中的“汪伦”就是用他的姓名“汪”字来代指“狗”。“一丘之貉”也是描写朋友间相互贬低、关系亲密的典故,而这个“丘”字其实也是“狗”字的意思。所以古人所说的“犬牙交错”其实就形容的是朋友间互相争斗的样子。而“狗尾续貂”则是指拿狗尾巴接在上等的貂蝉后面,比喻一个人地位低下却又喜欢炫耀,惹人笑话。

亥猪,由于猪的体型肥大,四肢短小,看上去显得笨拙。所以古人用“肥猪满圈”来形容积蓄很多,不劳而获的人。不过虽然猪看起来笨重,不善奔跑,但它却是十二生肖中唯一的一种哺乳动物,而且是属于“杂食”性的哺乳动物,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到处寻找食物。正因为如此,猪才能在自然界生存下来,并且成为家畜当中寿命最长的动物。这一点倒是和人生境遇相似。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