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生肖是谁?

尉诗桐尉诗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后宫”这一名词最初出现于晋代,专门指帝王的嫔妃,唐代以后又加上宫女,泛指所有帝后嫔妃;而“生肖”一词则来源于中国最早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纪法(甲子纪年)。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后宫生肖”就是指皇帝和后妃们每年的出生年份。 这种用出生时间来确定身份地位的方法,在当今社会依然被广泛使用,比如“农历新年”、“本命年”等;而在古代,这种方法更是深入人心,对政治、经济乃至文化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下面我们结合具体事例来作个简单介绍。

第一例: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 年)册立卫子夫为皇后,而这一年恰好是汉文帝在位第十七年,也就是说卫子夫刚刚满十四岁就做了汉文帝的皇后。因为西汉采用父系年代记法,称“年号”以表示君主在位时间,所以史书中记载的“元朔”“元光”等,实际上就是汉武帝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年号。按照这种纪年方式,卫子夫当皇后时只有十四岁,显然不符合汉朝制度规定的出嫁年龄(十七岁),这就使得司马迁等不得不另辟蹊径,用“干支纪年”的方式来给卫子夫“正名”——即她做皇后的那一年正好与干支纪年的第一个戊子年一致!这样既解释了卫子夫“未及笄而帝立后”的奇怪现象,也使她的经历符合封建礼教的要求。

第二例:顺治帝的皇后董鄂氏。明末清初人张岱著有一部《崇祯实录》,记录了许多崇祯朝的逸闻琐事,其中就提到一位“蒙古贞妃”——她是顺治帝的贵妃,也是后来孝庄太后的妹妹。这位“蒙古贞妃”的来历并不明确,但我们可以从她进宫的时间大概推知她的出生日期:顺治元年(1644 年)十月,清朝刚入关不久,顺治帝为了拉拢蒙古王公势力,将蒙古郡主博尔济吉特氏下嫁给他;第二年正月,两人就举行了大婚仪式。按照明清易代之际普遍晚婚的习惯,博尔济吉特氏当时应已年满十五岁。

到了顺治六年(1649 年),宫中又发生了一桩大事:皇帝将原配皇后赫舍里氏所生的二阿哥福全过继给了辅政大臣索尼的儿子索额图;随后,皇帝又将正在盛年的时候不幸英年早逝的皇后赫舍里氏追封为皇后。对此,《崇祯实录》中有这样一个解释: “帝后赫舍里氏薨,上念皇后恩重,不可无嗣。适太宗文皇帝在位第十七年,系壬午,上命取干字第一辰者为太后皇妣尊谥。于是甲申五月十八日,上诣庙行礼,是为昭灵夫人。”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由于皇后的长子福全已经过继,所以皇帝的新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就只能从旁支中选择一人作为继承人。恰巧此时正值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在位第七年,也就是干支纪年的第 壬午 月,因此皇帝就采用了“天干 丙丁”中的“丙”字给皇后命名——“圣母昭灵”便是由此而来。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