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属于五行属什么生肖?

漆烁良漆烁良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姓是姓氏,属是归属。两者不是同一个概念。 《礼记·大传》里有记载了关于姓和氏的起源。 “同姓不婚”,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同一个姓的人不能结婚(古代人很重视血统纯正),因为古时候姓是用来表示血缘关系的。 “上序昭穆”,这句话是说上代和下代的祭祀顺序要排列好次序。这里提到的“庙号”和“昭穆”都跟氏有关系。

先秦时期姓明确母系血统的意义大于父系。所以姓经常用来表示贵族女性的祖先。 周武王的母亲大的姓姜,叫做姜嫄;周文王的祖母姓姚,叫做姚姒;周惠王的太后姓姬,叫做姬太姒。这些姓都是女性,且都是母亲家族的姓。

春秋战国时期,姓的功能开始弱化,很多贵族为了显示自己的尊贵,把自己的姓去掉,用复姓表示自己高贵的血统。秦灭周后,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规定,只有皇帝一系,才能姓李。可见姓这个概念这个时候已经淡化了很多。

而氏主要用来表示贵族男性祖先。 鲁国公族有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晋国公族有祁氏、羊舌氏;秦国有嬴姓赵氏、秦氏……这些氏都是贵族男子的姓。

汉朝建立后,刘邦为尊天子威权,下诏废除异姓为王的规定,开始实行同姓封侯制度。在汉文帝时又规定,诸侯国有功勋可以赐姓,没有功勋不得姓。可见在这个时候姓和氏已经没有区别,都是家族荣耀和男系血统的象征。 后来这个规定也被后世所沿用。

宋太祖建国初期,在制定官职和宗室爵位时有明确规定:“祖宗旧制,中书门下两省五品以上京朝官,并任节度使、刺史者,各以本贯乡里名字称姓。其称国姓者,惟皇子及亲王世袭国公者乃得称国。若功臣转封郡邑者,不复称国。”

明朝洪武帝建明太祖定祖训:“后代子孙当遵守祖训,凡臣民相奸,即如奸夫淫妇, 斩尽杀绝,妇人罪坐夫家.。”

可见直到明清,姓和氏的意义已经没有区别,都象征女性忠诚于男人,家族忠于王朝。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